2020年6月24日 星期三

智慧貨架 助攻無人店

2020-06-21 02:00
工研院結合AI與多重感測技術,研發出微型無人超商的「易取智慧貨架」,可做為零售業...
工研院結合AI與多重感測技術,研發出微型無人超商的「易取智慧貨架」,可做為零售業數位轉型、智慧化的解決方案。工研院/提供
新冠肺炎疫情延燒,民眾大幅減少出門消費,使餐飲、休閒、零售等產業受到衝擊。在疫情重創下,如何兼顧民眾至超商購物的需求與人群聚集的問題,是遏制疫情擴散的重要議題。這也讓無人化、智慧化零售再次受到矚目。
自2016年全球首間無人商店Amazon Go開出。今年3月Amazon Go更首度對外販售無人商店技術給零售業者。但並非所有的無人商店都像Amazon Go順利,中國大陸零售業者自2017年起大量開設無人商店,但2018年出現倒閉潮。
但事實上,無人商店在台灣是有其市場需求。第一,據統計全台便利商店數量超過1萬家,密集程度居全球第二,便利商店現在也面臨人力不足的困境;第二,台灣偏遠地區或小型社區等非人潮聚集之處,也有便利商店進駐的需求;第三,無人商店的概念並非要完全取代人力,而是協助店員簡化繁瑣的例行工作,讓人力投入在更有價值的事物;第四,當前疫情蔓延,無人微型商店的方案將加速零售業轉型智慧化、自動化,衍生出「無接觸」的購物模式,以符合疫情當前的社會需求。
除Amazon Go之外,世界各國業者都在尋找無人商店最佳的解決方案,許多零售業者如沃爾瑪、統一超商等皆投入類似的系統研發。近年無人商店發展主要有兩大不同面向的核心技術派別:一是無線射頻辨識(RFID)技術的物聯網派,也就是俗稱的電子標籤;二是結合電腦視覺辨識與多重感測技術的AI人工智慧派,即是Amazon Go應用的核心技術。
其中RFID電子標籤技術門檻較低,目前多用於自助結帳,讓消費者自行掃描商品完成結帳作業,這也是目前歐美國家擴展無人商店的優先方案。但RFID技術有些問題有待克服,例如RFID貼在含有金屬或液體成分的物品容易感應不良;此外,每件商品都要貼上RFID,成本過高。甚至自助結帳尚仍與「拿了就走」的消費情境有段距離,無法解決民眾排隊結帳、群聚、社交距離過近問題。因應台灣零售業者不同類型的需求、測試消費者的接受程度、更達成無人商店「拿了就走」的消費模式,工研院擘劃2030技術策略與藍圖,投入「智慧生活」應用領域研發,結合AI與多重感測技術,研發出可說是微型無人超商的「易取智慧貨架」(見圖),更可做為零售業數位轉型、智慧化的解決方案。
「易取智慧貨架」透過AI的深度學習技術,根據商品資料庫中的數據、圖片來訓練電腦辨識商品;因貨架上有裝設攝影機、重量感測器、紅外線等感測技術,讓商品辨識更加精確,使商店放在貨架內無需隔間或硬性規定擺放位置,讓商品陳列更具有彈性,不再怕消費者隨意擺放、堆疊。
此外,還能利用物聯網技術,收集消費者的行為數據,讓商家透過商品熱點分析,根據不同場域的消費者愛好而規劃商品供需,做為營運的改善基礎。
「易取智慧貨架」的消費流程也很簡單,透過手機App掃描貨架上的QR code就能開啟櫃門,系統能即時辨識消費者拿取的商品種類與數量,並更新手機購物車資訊;若將商品放回貨架,商品即從購物車刪除。最後關上貨架櫃門,手機購物車即自動完成結帳,購物流程僅在短短幾秒內就能完成。目前「易取智慧貨架」已與國內零售通路業者合作,預計下半年在工研院光復院區開設第一家無人商店測試場域進行試營運,將逐步實現無人商店落地台灣的可能。
資料來源引用:https://money.udn.com/money/story/5612/4649290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